10月3日,在江西理工大学,高性能稀土金属陶瓷产品开发科研团队负责人吕健介绍,其团队经过一年期的技术论证、中试孵化,研发出的精密切削刀具避开了与地方企业的同质化竞争,使得该公司迅速打入钨产业链链环,与区域内上下游企业建立了良好业务关系,形成了“链上互补”。这一产品定位也在江西产业链的“补链”环节发挥着重大作用。
兴国县人民政府与江西理工大学永磁磁浮技术及应用成果转化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目前,科技成果的转化已成为科研创新链的重要一环。据江西理工大学介绍,系统性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系统,完善规章制度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化建设;加快高素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纪队伍构架及作用发挥,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3个重要思路。
依托“智力输出+资金保障+渠道护航”的成果转化模式,江西理工大学“高性能稀土金属陶瓷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负责人吕健带领科研团队,基于《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和江西省赣州市区域特色,主攻精密切削刀具领域,专注难熔金属与硬质耐磨材料技术,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目前,该团队成果孵化公司江西九天精密工具有限公司主营高硬钢、钛合金及高温合金等精密加工用整体硬质合金刀具,产品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加工与金属零件切削,如工业机械、建筑机械、医疗器材、家电、玩具和钟表等。该项目的落地有望为国内切割刀具下游客户节约6000万元以上,在江西省内,预估可为终端客户节约刀具成本1000万元以上。
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聚焦稀土、铜、钨、锂电、钢铁5大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特色领域,提出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的办学使命,“建设江西一流、全国较大影响、行业地位突出、区域最具贡献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思路,做好有组织科研攻关,探索出了一条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谷”、架起科技成果产业化“铁索桥”的“七个一”的“江理新模式”:通过组建一个管理机构、推出一套改革方案、打造一支专业队伍、建好一个孵化园区、建设一个转化平台、成立一个专项基金、搭建一个服务平台的“七个一”闭环系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真正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了“大市场”。
“‘七个一’模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能够促进解决高校成果‘不想转、不敢转、不能转、不会转’的问题,通过‘七个一’的科技成果转化江理模式探索,构建了科技成果从创造到转化的全周期-全过程-全生态管理体系,也走出了一条江理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路径。”江西理工大学科技转化中心负责人说。
近5年来,江西理工大学成功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126项,转化金额共计3.3亿元,多个重大科技成果项目陆续落地转化。目前,江西理工大学项目孵化成果已涵盖轨道交通、先进金属材料、新能源、生物增材制造等多个领域。
未来,在科技成果转化道路上,江西理工大学将更加瞄准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紧密对接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聚焦有色金属、钢铁、新能源重点产业链,不断深化成果转化机制体制改革,落实江西省科技委协同推进“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要求,积极探索成果转化新路径新模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与教育链深度融合,贡献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再上新台阶。
https://mp.weixin.qq.com/s/34U-pXD8VFvFoGefvCxKkA